7月9日,由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认知智能 改变世界”学术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图灵奖得主Manuel Blum教授及其夫人Lenore Blum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机器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主任陈小平等上百名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围绕认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研究方向、技术与场景落地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的方式,进行了主题演讲和深入而开放的探讨交流。
人工智能在“听、说、看”等感知智能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人类水准,但在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几年来,华院计算技术公司以算法研究和创新应用为核心,致力于数学应用与计算技术发展,持续投入认知智能研发,尤其在认知理论、算法算力、场景应用等方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认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该公司已经连续3年主办WAIC“认知智能 改变世界”学术论坛,并在2020年WAIC会议上,与上海市静安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认知智能研究中心”。
世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巨匠,麻省理工学院大脑、思维和机器中心主任Tomaso A. Poggio教授在《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主题演讲中表示:“我们如何解决智能的问题?下一个突破点将在何处?我个人倾向的观点是,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突破口来自神经科学,所以我预计未来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也将来自于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机器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主任陈小平教授在《经典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主题演讲中,介绍了经典人工智能的科学内涵、AI的两种经典思维——强力法和训练法,以及AI封闭性准则——强力法和训练法的有效条件,认为要超越封闭性,开放知识途径。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俞舟博士在《自然语言交互学习机器》主题演讲中,就机器是否可以学会使用自然语言提出优质的问题,并且灵活地计划下一个要提出的问题等方面,发表了颇有见地的意见。
被誉为计算机界“居里夫妇”的图灵奖获得者Manuel Blum教授及其夫人Lenore Blum教授,在《意识图灵机的洞察》主题演讲中,向公众阐述“何为意识”。他们认为:简单问题是让机器人模拟感觉;意识难题是让机器人真正地感受各种感觉,例如疼痛和愉悦。
他们在介绍意识图灵机时表示,意识图灵机是一种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计算机架构,其中意识(体验)是架构的中心,而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块是意识图灵机的有意识内容。意识图灵机的意识是所有长时记忆处理器对有意识内容的觉察或接收,大多数长时记忆处理器是不被意识所需要的。内在对话处理器和世界模型处理器是意识所必需的。
华院计算认知算法研究员沈伟林博士在《认知智能探索》主题演讲中,介绍了虚拟数字人三层境界:第一层行为动作、第二层性格与情感、第三层思想与意识。他还在现场进行了虚拟数字人展示。